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继续探讨一些有意思的书籍。在这次讨论中,我选择分享《功过汉武帝》这本书。
起因
接触这本书的时间并不长,上周六偶然间碰到,便被书名中的“功过”二字所吸引。提到汉武帝,通常想到的是他的文治武功,联想到“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,原文出处并非汉武帝时期,用于描述武帝却十分贴切。他的治下推动一系列改革,确保了汉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,以至于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因此,汉武帝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。常言秦皇汉武独领风骚,当我看到“功过”二字时,内心不免产生了疑惑,这与之前对汉武帝的观念有一定冲突,有仔细阅读的冲动。
汉武帝评论
评价一个人物,实现要了解所作所为,对于复杂人物,更要抽丝剥茧、多方位去了解。
事略
简单翻看这本书目后,就发现对汉武帝时代的了解得并不够。书中描述了汉武帝在执政期间推行的一些重要政策,涵盖了政治、文化、军事、经济等各个方面,以及他在政府治理中的改革措施。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,如董仲舒、主父偃、桑弘羊、卫青、霍去病、淮南王刘安、张骞、司马迁等,并从独特的角度讲述了他们的故事。这也是我对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评议
汉武帝的功过历来众说纷纭。在《汉书》中,他被描绘为一位具有正面形象的帝王,特别提及在文化方面的贡献,如兴太学、修郊祀、改正朔、定历数、协音律、作诗乐,设立乐府等,这些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然而,在《资治通鉴》中,汉武帝的形象则较为复杂,书中批评他穷奢极欲,百姓疲惫,甚至将他与秦始皇相提并论,认为他与秦始皇的统治手段没有太大差别。也提到了汉武帝的优点,如勤勉不倦、赏罚分明,以及在晚年悔过自新的举动。托孤一事也使汉朝避免了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的命运。
对于这样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,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。这本书提供了多个角度供我们参考,本次仅选取汉武帝时期在经济方面作为与大家一起讨论。
经济改革
常言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,为保障在军事方面的战略,汉武帝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同样值得关注。
盐铁专营
厉兵秣马需要充盈国库,应对大规模战争带来的财政需求。在桑弘羊的建议下,汉武帝实施了盐、铁、酒的专卖制度,使国家对这些资源的控制更加严密,并形成了制度化,专营保障了长期财源滚滚,丰厚的利润流向国库,为“战时”经济奠定了基础。
货币改革
在汉武帝时期,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是货币改革。汉最初货币沿用了秦朝的秦半两。由于允许民间私自储备货币,导致实际流通中货币金属(铜等)含量逐渐减轻,货币贬值现象严重。为应对这种情况,汉武帝元狩五年(前118年),五铢开铸。它继承了半两的形制,即圆形方孔、内外有郭。官方制定货币的标准,因标准重量五铢而得名。这种货币改革强化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,主要以铜钱为主,但也有金银等较高级的货币。通过铸造模具、现存的一些错模钱币,可深入了当时造钱工艺,目前这些模具可以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看到。此外,大唐西市博物馆中也收藏了大量的古代钱币,感兴趣可以前往参观。
从历史看,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流通中间货物(商品),最初甚至是由民间交易确定的。这一过程值得学金融经济人士深入思考。
成本代价
经济是战争的基础,在汉武帝时期,武备(军队)发展迅猛,导致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。从经济学角度看,任何行为都会有一定的代价,战争代价往往由普通民众承担。大量民脂民膏被搜刮用于战争,对普通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。此外国家垄断盐、铁、酒后,带来了一些问题。强制性的国营经济模式使市场经济受限,甚至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。虽然在汉武帝晚年,政策有所放松,民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,但整体上战争对经济和百姓造成了持续影响。
小结
总体而言,汉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和文治武功具有开创性,并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盛世。然而,这一切的成就也伴随着沉重的代价。因此,建议大家有机会深入阅读和研究相关书籍,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段历史。
ps:本次活动准备了三份ppt,内容也一再调整,更加聚焦,后续有机会再更新另外两份PPT。